网络电话发展迅速

网络电话是一项革命性的产品,是通过整合VOIP传统技术和互联网接入技术研制的新一代的通信工具,它不但能实现打长途电话,还可以打市内电话。专家预测,在未来的几年里,网络电话将以极低的通信费用迅速取代现有的IP电话以及传统市话。从通勤上班族至家庭使用者、学生、网际网络流览者、游戏玩家及祖父母等人,网络电话提供给一个完全新的、容易的、经济的方式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及同事通话。

VoIP(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)因特网语音协议,顾名思义就是藉由因特网来达到语音双向传输,以取代传统固网昂贵的公众交换电话网络 (PSTN)。当第一个网络电话软件在1995年开发出来以后,这种廉价的语音沟通便不再是遥不可及。我们简单地比 较一下这之间的费率,便不难被这震撼性的价格差异所深深吸引。

以拨打美加为例,传统固网拨接都要每分钟NT$5以上,若是使用为了短期出国携带方便的国际电话预付卡,更是高达每分钟接近6元。如此高昂的费用,恐怕打个电话都要事先打 草稿战战兢兢了。

VoIP和传统电话的差异

传统电话是利用公众交换网络(PSTN)来传播语音,而网络电话则是将模拟的语音讯号经网络电话网关器(ITG)转换成数字讯号,再经过压缩编码,以封包(Packet)的方式传输。这经过压缩之后的语音频道仅仅需要6.3Kps,并且可以和其它形式的数据共同使用一条路。相对于传统电话,其语音频道需要64Kbps,是网络电话的十倍,且不能和其它数据共享线路。这就是为什么网络电话费率可以比传统电话低廉那么多的原因。

那么网络电话的局限在那儿呢?如前所言,网络电话的语音讯号是经过压缩的,其通话质量跟所采用的语音编译码技术有很大的关系,压缩比愈高,频宽所需愈小,但相对地语音质量也会受到影响。

目前普遍被网络电话系统业者采用的编码标准有ITU(国际电讯联盟) 的G.723.1及G.729A,其通话质量已达到很高的水平。

一般用来衡量通话质量的指针有MOS(Mean Opinion Score)、(DRT)Dynamic Rhyme Test、及DAM(Diagnostic Acceptability Measure)等。随着算法的精进,通话质量愈来愈接近一般传统电话,这是必然的趋势。除了语音讯号的压缩会影响通话质量之外,网络电话在通话质量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语音封包的遗失和延迟。

封包的遗失主要是因为网络传输上设计的错误所造成,例如缓冲区的overflow就会使的封包遗失。而封包的延迟往往也跟算法的设计有绝对的关联,比如封包的组装、传递的方式、加解密的速度等等。

通常我们解决封包遗失的方法不外乎三种:

1.以上一个收到的封包代替

2.由收到封包中相邻的几个去预测

3.自动产生柔和的杂音取代

藉此,让通话双方不会有太明显停顿的感觉。在语音压缩及封包 的这两个原因之外,还有一个影响通话质量的因素就是回声(Echo) 的处理,一般使用比较高档的耳机及麦克风可以解决部分的回声问题,但网络电话系统内建回声消除的机制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。如果回声加上封包的延迟遗失同步发生,将严重影响通话质量,甚至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。

我们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各式各样不同费率的网络电话卡,其费率范围从1.6元/分钟到4元/分钟不等(以打美、 加为例),此价格的差异便是由于通话质量的好坏而定。当然,网络电话是透过网络传输语音,系统频宽忙碌与绝对息息相关的,如果拨打电话的时间是尖峰时刻,因网络塞车所产生的延迟便很难避免了。

另外,网络不稳定的外在因素比传统模拟电话系统PSTN来得多,这也是使用网络电话的使用者事先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。

VoIP的拨打方式:

网络电话依拨打的方式可分为三大类,分别是:

(1)PC-to-PC

(2)PC-to-Phone

(3)Phone-to-Phone

我们依序介绍如下:

(1)PC-to-PC:

最早期的网络电话便是此类,使用者只要使用一般的PC加上声卡、麦克风、耳机或喇叭连上网络,便可透过点对点的方式,达到语音传播的目的。在此架构下,通话双方必须要有兼容的通话软件,并且必须同时在有此设备的PC场所,如同上BBS talk一样。PC-to-PC的优点是非常便宜,使用者仅仅付出上网费即可。但是由于封包的处理是由软件来仿真,不是经由硬件(即网络电话网关器 ITG,当然如果PC-to-PC是经由ITG,则必须额外付给系统商维护的费用),在效率及管理上差很多,时常产生前述的封包遗失与延迟的现象;又因为必须要在有上网联机的地方才能打电话,机动性与方便性大打折扣。所以PC-to-PC的拨打方式,往往只局限于少数的计算机玩家,并没有普及到一般大众。

(2)PC-to-Phone

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受话方的方便性,但费用比PC-to-PC贵一些, 除了发话方须付的上网费用外,还需付给系统商网关器管理费用以及受话方当地的市内电话费。亦即PC-to-phone在收话端ITG到家用电话那部分,是由传统固网来传输的。一般来说,PC-to- phone的通话质量比PC-to-PC佳,即使须额外付费给系统商仍相当的低廉,以打美、加来说,费率大约是1元/分钟(不含上网费)左右,非常吸引人。

(3)Phone-to-Phone

这种方式最具机动性,也是网络电话蓬勃发展的主流。和前述两种相比,在发话及收话双方,家用(或公用)电话连接到ITG的那一段都是经由一般固网传输。通常市面上都是以电话卡的方式贩卖,一张网络电话卡会有一组密码,使用者只要使用一般家用电话或公用电话,拨打到系统商指定的电话(进站号码), 依照语音指示输入密码,再拨受话方国码、区域号码、电话号码(有时国码前需加002)就可以进行双向通话。有些卡的设计还可以拨打手机,当然这个费率就高了。依付费的机制,网络电话卡可以分成两种:

一是使用0800免付费电话进站的电话卡。使用者使用卡时免付一切进站费用,系统商把进站费用直接算到卡里面了,所以这种卡会比第二种贵一些。如果使用者拨打方式是属于“少量多餐”型的话,建议使用这种卡,可以省去频繁的进站费用。

二是发话方需付local进站费用的电话卡。举例来说,如果系统商的进站系统在台北,发话人也是由台北进站,则发话人需额外付市内电话费;若发话人不在台北,假设在高雄而高雄又没有系统商的进站系统,那么发话人必须另外支出台北-高雄的长途电话费,当然这就有一点不划算了。此类电话卡的缺点是,如果遇到系统忙线无法拨通时,使用者便会损失一通进站电话的钱。但相对的,这种方式的电话卡也比第一种的便宜。如果属于一次讲很久型的使用者,这种卡比较省钱,因为进站费用已经被时间摊掉了。

结语

在固网开放民营之后,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神速,通讯产业早已经进入战国时代。各种低价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其质量也直逼传统固网,使得消费者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。